var code = 'sm';var dataid=53478;

《易经》与“数学黑洞”的这些“巧合”,仅仅是巧合吗?

  • 作者: 帝神小编
  • 来源: 帝神算命网
  • 2024-06-03

我们都知道,古人运用《易经》来占问吉凶,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求得卦象,即所谓揲蓍(shé shī)成卦,也称为“筮法”。

古时的筮法可能有很多种,但我们今天能粗略了解的,只有一种,它记载于《周易·系辞传》中的这段话: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……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限于篇幅,这段引文我们就不全录了,包括“筮法”的具体内容,我们也不作展开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相关易学著作。

今天重点来看上述引文中的一句话:“‘乾’之策二百一十有六,‘坤’之策百四十有四,凡三百有六十,当期之日。”这句话怎么理解呢?有学者从筮法的角度指出:

“1策”即1根蓍(shī)草,《周易》以九代表阳爻,以六代表阴爻。

乾卦由6阳爻组成,每个老阳(九)的过揲(shé)之策数是36,6爻就有36×6=216根蓍草,所以《系辞传》说“‘乾’之策二百一十有六”;

坤卦由6阴爻组成,每个老阴(六)的过揲之策数是24,6爻就有24×6=144根蓍草,所以《系辞传》说“‘坤’之策百四十有四”。

乾坤二卦的策数加起来:216+144=360,正是当时历法一年的天数,即“当期之日”,与一年的日数相当。也有学者认为,“凡三百有六十”,不是指一年的天数,而是指天地运行一周的度数——360度,即所谓“周天360度”,也就是一个循环。

更有学者指出了一个惊人的“巧合”:《系辞传》中的这句话,竟然与两位数及三位数的“数学黑洞”存在着一系列吻合。

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“数学黑洞”:其中最著名的是四位数的“数学黑洞”——6174,也被称为卡普雷卡尔黑洞,据说是由印度数学家卡普雷卡尔首先发现的。

我们任选一个四位数(四个数字都相同的数除外),将组成该数的四个数字重新组合,形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,然后用大数减去小数;所得结果的四位数继续重复上述过程,最多七步,必得6174。这种数学运算彷佛掉进了黑洞,永远出不来,所以被称为“数学黑洞”。

举个例子,我们选“1949”这个数,将1、9、4、9四个数字重新组合,得到最大数9941和最小数1499,用9941-1499=8442;然后将所得结果8442的四个数字8、4、4、2进行组合,得到最大数8442和最小数2448,用8442-2448=5994;继续重复这一过程:9954-4599=5355;5553-3555=1998;9981-1899=8082;8820-0288=8532;至此,奇迹出现了:8532-2358=6174。

不管你选哪个四位数,只要不是四位数字都相同的四位数,最多经过七步卡普雷卡尔运算,都将掉入“6174”这个“黑洞”。同理,三位数的“卡普雷卡尔黑洞”是“495”,最多经过六步运算。而两位数的“卡普雷卡尔黑洞”是一个循环:“9-81-63-27-45-9”。

我们以两位数“70”为例:

如上图,红色框内的运算结果即两位数的“卡普雷卡尔黑洞”循环;我们将该循环整理为下图,大数放在圈外,小数放在圈内,大数减小数的运算结果用红字标在循环线上:

我们将圈外上面的三个数相加:81+63+72=216,正好是上述“‘乾’之策二百一十有六”;

将圈外下面的两个数相加:90+54=144,正好是“‘坤’之策百四十有四”;

圈外五个数之和为:216+144=360,正好是“凡三百有六十”。

再将圈内的五个数相加:18+36+27+45+09=135;则圈内外十个数之和为:360+135=495——这正好是三位数的“卡普雷卡尔黑洞”。

此外,我们再将上述两位数的“卡普雷卡尔黑洞”循环的运算结果相加:9+81+63+27+45=225=15的平方,而“15”是《易经》中最神秘的数字之一:

  1. 《易经》中的著名表述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“将之抽象为数字,太极即1,两仪为2,四象为4,八卦为8,这四个数相加,得15;

  2. 《易经》中阳爻称“九”,阴爻称“六”,一般认为九为极阳之数,六为极阴之数,而6和9相加,得15;

  3. 此外,熟悉河图洛书的朋友都知道,洛书即我国古代的九宫图,其不管是横数、纵数还是斜数,三个数之和总是15:

……

这些“巧合“,仅仅是巧合吗?你怎么看?



『Dishen.com』文章,未经允许不得♂转载♂!

展开全文